參訪道安寺

  眾緣和合,今日儒學會一行有幸在冬梅師兄的帶領下參訪衡水冀州道安寺。無比感恩。

  道安大師,東晉高僧,生於東晉懷帝永嘉六年(312),卒於孝武太元十年(385),年七十四(一說年七十二)。道安大師俗姓衛,常山扶柳縣(今河北冀州)人。出生書香門第,不幸父母早亡由外兄撫養。7歲發矇讀書,過目成誦,鄉鄰驚奇。12歲時出家。道安大師是佛教中國化的奠基者,依國主立佛法的倡導者,佛門釋姓的統一者,中國僧制的首創者,中國第一部佛經目錄的編纂者,凈土信仰的倡導者,六家七宗之首“本無宗”的創立者。被當代禪門泰斗凈慧老和尚稱為中國佛教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他為佛教中國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冬梅師兄介紹整個寺院建築面積近120畝,東鄰衡水湖。紅色建築掩映在藍色湖面上,格外清凈,透着一股歷史氣息,古典散發在寺院每一處角落。

  崇悲法師現任衡水市佛教協會會長、道安寺住持。上回有緣得見師父還是在前年的佛教書畫作品展,今日再見,只覺師父越活越年輕,想是因智慧無礙、喜悅自在之故。師父烹茶,甘之若飴;師父寫字,行雲流水;師父在墨盒上畫“古寺冬陽”,山水飄逸,船帆靈動,讓人當下一念即生清凈,也想住進那個境界里去。

  聖道師父踩着風飄進來,笑聲爽朗,幽默風趣,給人無限輕安與歡喜,我們一下就喜歡上了他。過堂後聖道師父帶領我們參觀寺院,走到佛事牌下,開示了崇悲師父的“三自精神”~自己寫、自己裱、自己掛。意在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煩他人,自己做的會更加珍惜,而在做事的過程中會磨鍊智慧提升能力,即使百年後,我們的身體不在了,但是我們用心做的東西會留下來影響後人。師父的智慧、慈悲關懷體現在方方面面、點點滴滴中……

  佛教的文化也體現在建築上。崇悲師父建寺的風格延續虛雲上人、凈慧老和尚的精神,連廊的設計以慈悲濟眾的心,方便出家師父和寺院常住,“頭不頂日、腳不沾泥、沒有台階”的連廊給予每一個到達這裡的人內心一片清涼……

  穿過連廊,大殿前面有剛安放的七寶如來塔。聖道師父說上面有燈,是用太陽能板接合,崇悲師父設計並手工安裝,天黑燈光會自動點亮,節能環保,也只有師父有如此智慧了。

  燈是智慧、光明的象徵。燈明則代表人人心中的自性光明,以清凈戒體為燈台,信心為燈炷,智慧明達如燈光,使之除滅一切無明痴暗,照破暗晦惡法。以一燈燃百千燈,燃燈無盡,燈燈相傳,光光相照,即是傳佛法燈之“無盡燈”。慈悲的師父是希望透過燈的意義,能點燃我們心中的自性明燈………

  滿院金玲清脆聲、細細鳥鳴聲,和風煦陽,天朗神清,清凈莊嚴…聖道師父引領我們前往大殿……

  大殿正在施工,泥塑彩繪五百羅漢。大殿高達11米多,氣勢恢宏,正中是三尊金色大佛,中間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左邊是藥師佛,右邊是阿彌陀佛,上面懸掛寶蓋於頂,經幡分布兩側,經幡上的佛號分別為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十條經幡莊嚴佛堂,兩邊經幢上有經文《楞嚴咒》,都是蘇州手綉,恭敬用心無以言表。

  大殿通透、敞亮,崇悲師父在設計時充分利用了大殿高度,將頂部四周窗戶打通,讓自然光線流入大殿。試想在施工完成後,三尊金色大佛普照光明,紅色經幢懸於上空,五百羅漢色彩斑斕,該是何等光明、何等莊嚴!

  師父把法表在建築上,在指引我們每個來到這裡的人,把自己的內心打開,以本來面目面對諸佛菩薩,面對身邊的眾生,更重要的是面對自己…感受無限光明無限肅穆的當下,當下即是凈土。

  師父的智慧體現在每一處細節。因大殿高度極高,為方便後期法會懸掛綵帶、經幢,或日常維護節約人力物力,在頂部多開方孔,從方孔可以走到各個位置以方便後人使用或維修。如此超前規劃、未雨綢繆,為後來者籌劃的用心盡顯師父大願大慈悲力。

  聖道師父說師父採用現代科技管理寺院,客堂、寮房皆用指紋鎖,佛事活動用二維碼統一登記,以方便接引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但在建寺的過程中依舊保留傳統風格,嚴格遵守史料記載與傳承。比如在建中的圍繞在大殿四周的五百羅漢,是用最傳統的泥塑方式,手工精雕,現已初具規模。縱觀塑像,有橋、有水、石窟、祥雲,代表着水、陸、空十方法界海會雲集於此。

  道安大師是中國佛教里程碑式的人物,是中國佛教第一人,道安寺延續道安大師的傳承,把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元素融合到五百羅漢塑像中,在四角每一個方位都有四大菩薩之一駐守。

  大殿東南方位是地藏菩薩成道像,上方是地藏菩薩比丘像,所在位置代表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西南六牙白象上坐普賢菩薩,上方為峨眉山金頂十方普賢,代表峨嵋山普賢菩薩道場;西北為文殊菩薩,上方為黛螺頂五方文殊,代表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東北為準提菩薩,對應上方為南海觀音菩薩,代表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聖道師父說在建過程中會不斷有新元素融合,未來會在大殿四個角上塑四大天王像,俯視整個大殿,殿頂塑敦煌飛天造像,莊嚴神聖、當下佛國。

  值此因緣極為殊勝才可親眼目睹五百羅漢塑造過程,說明我們一行八人無始劫以來累積福報才可相聚於此,因緣不可思議。塑像的工匠都是來自甘肅天水的80後、90後匠人,在寺院同吃同住,極其恭敬用心,為了把每一處細節、眼神、手勢如法的表現出來,需要智慧、更需大無畏精神去克服困難。師父說在塑一位跪像供養人造像時,為塑的形神兼具,工人師傅需保持和供養人同樣的姿勢,一直跪在那裡幾個小時……師父說的時候我們都被工匠師傅這種出於內心的對信仰的恭敬所感動,朝聖者眼中的清凈莊嚴背後需要多少因緣、多少人的汗水艱辛與無私付出,才能成就這五百羅漢與樹木、石窟、神獸等自然景觀完全融合的神聖和合!

  底部代表水珠的一千多個泥球,都是由師父、義工手工捏得並安裝上去的…

  大殿的正後方塑自在觀音、文殊、普賢菩薩像,羅漢像的上方為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佛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將法身佛塑於最上方,是師父對我們的叮嚀。崇悲師父說,每個人來到寺院,都是為求法而來,真正的佛,是要見到法身,才是見到真正的佛。

  什麼是法身?了不可得,一切無相,法身無相,也沒有境界。如果你在一個境界上,就已經有所住,有所住,就不能明心見性。一切相皆空,才能明心見性,才能見到佛。

  《金剛經》云: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