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种植培育 明日蔚为丛林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今天清晨一辆满载着树苗的卡车驶入寺院,应约而来的居士们在丝丝久违的冬日暖阳下应时而动,测距、挖坑、树苗、培土、支架、浇水……从朝阳湖面初起到日暮西斜,近乎一整天的时间里大家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共同为庄严道场、美化环境而辛勤努力。

  古往今来,举凡有寺必有树,在装点寺院环境之外,佛陀无忧树下降诞、菩提成道、双林潜影、七叶窟中结集经典……树木与佛教之间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又因树木是常见之物,经论典籍、布教弘法中也多借“树”说法,《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中说“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花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菩萨智慧花果。”;同经《离世间品》:“菩萨妙法树,生于直心地。信种慈悲根,智慧以为身。方便为枝干,五度为繁密。定叶神通华,一切智为果。最上力为茑,垂阴覆三界。”;《法华经》以药草为喻;《观佛三昧经》以牛头栴檀为喻……

  所以,当现有殿堂设施逐渐完善后,在寺院内种植树木一事也就顺理成章地进行开来。在居士们的发心护持下,此次共在中轴线步道两侧种植法桐60棵、于大殿前方两侧的空地内共种植培育了杨树二百余棵,以待未来寺院建设竣工后移栽使用。

  虽不比春日,但冬天种树也有其优点。寺院濒临衡水湖增加了空气湿度,又因此时气温较低、蒸发量小,树木在移栽过程中更容易保持水分。加之冬季土壤温度和湿度一般略高于环境温度与湿度、利于根系生长并吸收水分养分,只要护理得当,冬天种植的树木在开春阳气生发时往往都能够根系茁壮、较早发芽,同样有较高的存活率。

  此次种植的“法桐树”学名“三球悬铃木”,树冠呈阔钟形且树干高大、枝叶茂盛,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它具有生长迅速、易成活、适应性强等特点,其叶片还具有吸收有毒气体和滞积灰尘的作用,有较强的抗空气污染能力。同时法桐树喜光、耐寒和对土壤要求不严的特性也非常适宜在本地种植。

  原株法桐树恰是随着佛教东传,由印度经陆路直接传入东土,是我国最早的外域树种之一。因为传入的过程与去向都与著名的佛教翻译家、后秦高僧鸠摩罗什有关,所以法桐树也就有了“鸠摩罗什树”的别名,这也是一段佛教与树木间的小插曲。

  行行主干,鳞次栉比;棵棵苗木,楚楚有致。放眼望去,这些凛凛寒风之中、旷旷大雄殿前愈发挺拔的树姿,不仅让人们充满了些许年后“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的期许与展望。亦可想见这些树木卓立成材、丛聚为林时,冀州道安寺也将成为了一座声名远播、僧众和合、规矩法度具备的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