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月为邻 斯德为盛

  中秋佳节已至,又到风吹丹桂、月满长空时。古今一轮月同圆,中国人对月的深情恐怕要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乡土情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时空共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恒久惜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期许……这些被广泛吟咏的诗词佳作共同构筑了属于中华民族的月的意象,使月亮不再只是一种自然景观,而成为情感的寄托和思想的载体。

  无独有偶,在佛教经藏典籍和古德诗文语录中与月亮有关的内容也比比皆是,特别是在《百丈清规证义记》“中秋祀月”条目中详细罗列出月之盛德:


  灵照自如,亏蔽不能损其光,何其明也;
  影现众水,大小未尝异其照,何其公也;
  容光必照,何其圆也;清净自若,何其寂也;
  入污浊而不染,何其贞也;
  循环不息其运,何其恒也;
  盈亏不爽其时,何其信也;
  光被万象,而无应心,何其虚也;
  映星宿而独耀,何其炽也;
  咸对一切目前,何其普也;
  若能因月而悟心,则本觉自照,障不能昏,非之月明乎;
  广利无方,恩冤不二,非月之公乎;
  头头是道,法法全彰非月之圆乎;
  处喧嚣而常静,非月之寂乎;
  居尘秽而独洁,非月之贞乎;
  自强不息,非月之恒乎;
  孚及豚鱼,非月之信乎;
  物来顺应,非月之虚乎。

  由此观之,月之德“则大有近于吾佛之道者”,这也是“灵鹫说法,常以月为喻”的原因。也因“凡诸天神多圣贤应化,乃礼其德、敬其护法”,所以在中秋这天祀月、拜月也渐渐成为佛教丛林方规。

  除了将“月德”比“佛道”之外,佛教还常常以月喻佛性、喻真常。

  《楞严经》中,佛陀谆谆教诲阿难尊者:“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

  在这里月亮代表着真如佛性,三藏十二部文字般若、祖师大德的开示教化则是那根标月之指,为我们指示出明心见性的方向和路径。我们应该顺着手指去看月亮、通过语言文字趋于真理、明心见性,而不是做“观指不观月”的愚人。通过这一譬喻,将抽象的义理形象化,也使人加深了对教义的理解。

  月悬当空、流光大地。其功大,生民藉其辉映,万汇资其清凉;其德盛,大圆镜智,如对目前。仲秋之时,与月为邻,因事月而事佛,因事佛而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