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古代的货币类别经历了从最初的自然货币到后来的人工铸币、币形从“铲”“刀”等到“圆形方孔”的逐渐演变;中国的文字也拥有着古老的历史和传承,特别是在汉字构造和意象表达上更具有超越表音文字的特点。而当“钱币”和“文字”这两项同样悠久的事物相遇时,便碰撞出了独具心意的火花,刻写着“唯吾知足”的花钱便是一例。
“花钱”是古代流通领域之外的一种特殊钱币,铸造的形状、图案和文字也不一而足,但大抵不出厌胜、祝福等吉祥寓意,或是表明一定的思想意趣与文化内涵。最早在汉代的钱币上,便出现了以“唯吾知足”为主题的花钱,非常巧妙地利用四个文字中共有的“口”字来进行构思创造,以“隹五矢止”四字共用一“口”,顺读 “唯吾知足”、逆读“吾唯足知”,使人兴趣盎然。这样的一句话铸在代表财富的金钱上,也好似一个寓意深刻的禅机。
无休止的欲望往往是贪嗔痴“三毒”的根源,人执着于名闻利养、迷失在五欲六尘之中,从而产生无尽烦恼,也成为修行路上巨大的障道因缘。如果我们不想被其所累,必然要超脱出对“欲望”的追求——从世间法来说,要无欲;从出世法来说,修行上要无求,一切都能够“知足安分”,内心的烦恼才会慢慢地淡化。
在《佛遗教经》中,临入涅槃前世尊便做了“少欲知足”的教诲,佛陀对弟子们说:“多欲的人为了多求利益,必然苦恼也会很多;而少欲的人无欲无求,就不会有此过患。少欲的人不会被外境束缚、不会被六根牵绊、也不会曲意逢迎受制于人,自然心地坦荡、无所忧虑畏惧,做事和修行便会圆满无碍,所以少欲能生发出诸善功德”。
佛陀接着还告诫诸比丘:“如果要脱离诸多苦恼,就应当懂得知足,因为知足之法就是富乐安稳之处。一个能够知足的人,虽然躺卧在地上他依然是安乐的状态;反观不知足的人,即使他在天堂中也仍然不能称心如意。不能知足的人就会常被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所牵引而不得解脱自在。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才应该为知足者所怜悯。”
佛陀最后的谆谆教导一如其弘法初期回答迦叶“无病最利,知足最富,有信最友,无为最安”(《普曜经》)一样,将“常知止足”贯穿教法始终。我们便应当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从而行“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的菩萨之道。(《佛说八大人觉经》)
“唯吾知足”的默默说法,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