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大师是引领来自异域的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碰撞、融合和弘传的重要人物。纵观大师一生,一路走来有师长提携、道友相伴、居士护持,也培育了诸多佛教英才、法门龙象。现谨从典籍中撷取几则其与亲人师友之间的故实,使我们得以从中一窥大师的风范。这些互动,都在难以思议的缘分里,彼此“相为而来”,辗转圆满不尽的故事。
道安听说有位外国来的僧人有部《比丘大戒》,立刻带着懂梵文的竺佛念去请求抄录。尔后由道贤译成中文,道安润稿,慧常笔受。
译了一阵子,道安觉得里面太多句子重复,读来重迭累赘。便对慧常说:“你把一再重迭的句子删去吧!”
慧常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恭敬地回答:“弟子认为这样做不合适。‘戒’就如同我国的‘礼’一般。礼,教导我们谨慎自身的行为举止。制定礼,是为了实践,而不在于文辞优雅,让人诵读愉悦。而佛戒的制定,除了规范行为及言语,还包括起心动念的部分,是佛子们珍重宝爱的。一代一代由师父传承并且严格遵守,如果有违反根本戒律的,就加以惩处,甚且逐出僧门。这是持戒的情形。又如我们的《尚书》、《河图》及《洛书》等典籍,内容朴质,却没人敢将它改动或润色。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先王的法言及神明的训示,不可妄加更动。更何况,戒律是圣贤所珍视宝贵的,难道可以因为中土喜爱文字简明优雅,就去删节改动吗?这恐怕违反佛陀‘四依’的教诲。与其讲求译得精巧流畅,弟子宁可守住原来样貌。师父!弟子希望不要删减重复的地方,就依原貌翻译。”
道贤也站起来说:“我赞成慧常的看法。”
道安沉思了一会,说:“那就还是依原文翻译,不删除重迭的句子,只有遇到倒装句型,跟中土文法不合时,才改动句型,让句子顺畅。”
《比丘大戒》译完后,道安对僧众开示:“世尊教导我们戒、定、慧三学。戒是断三恶道的利剑;定能让我们专心一意;慧是治疗我们愚昧的良药。其中,戒是学佛的基础,通往成佛路上的舟车。只要片刻没有收摄身心,伤戒之心就会进入意识田中。如此,还希求能不入三恶道是不可能的。这是如来把戒律放在三学之首的原因。我有个偈子要勉励大家,请大家牢记:‘僧尽共思惟:一切生死过,求于度世道。若精进持戒,同亦当归死;不精进持戒,同亦当归死。宁持戒而死,不犯戒而生。譬如駃水流,日月不常住,人命疾于彼,去者不复还。’”